2018年第7期 总第111期 2018年5月1日 | ||||||||||||||||||||||||||||||||
|
||||||||||||||||||||||||||||||||
|
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
今年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团参加审议时明确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都曾强调过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他还多次提到要掌握核心技术,并指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而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这些话语在今天看来,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
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我们要顺应这一趋势,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完善网络治理体系。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要改革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机制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实施网络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攻坚战略,推动高性能计算、移动通信、量子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和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2016年10月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我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不仅从别人那里拿到关键核心技术不可能,就是想拿到一般的高技术也是很难的,西方发达国家有一种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的心理,所以立足点要放在自主创新上。
——2015年3月5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我们的科技创新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当年我们依靠自力更生取得巨大成就。现在国力增强了,我们仍要继续自力更生,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
——2015年2月16日视察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时说
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
——2014年6月9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时说
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起带动作用、标志性作用。中国是最大的飞机市场,过去有人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逻辑要倒过来,要花更多资金来研发、制造自己的大飞机。
——2014年5月23日视察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时说
在国际上,没有核心技术的优势就没有政治上的强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要下大功夫。军事上也是如此。
——2013年8月21日听取科技部汇报时的讲话
高端科技就是现代的国之利器。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之所以能称雄世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掌握了高端科技。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正所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希望你们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国防安全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2013年7月17日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现在,比较正常的技术引进也受到种种限制,过去你弱的时候谁都想卖技术给你,今天你发展了,谁都不愿卖技术给你,因为怕你做大做强。在引进高新技术上不能抱任何幻想,核心技术尤其是国防科技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人家把核心技术当“定海神针”、“不二法器”,怎么可能提供给你呢?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当然,我们不能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要积极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努力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
——2013年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返回
中兴又遭美国制裁 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年经堪忧还要持续多久?
中国通信科技公司在美国似乎从来就没交过好运,前面华为刚被摆一道,这边中兴陈谷子烂芝麻的旧事就被搬上台面算账,现在事态已演进到比较难以收拾的局面,中兴接下来将面对长达7年的出口限制,其与其下全资子公司将无法申请、使用任何许可证或许可例外,或从事任何涉及受美国出口管制条例约束的物品、软件、或技术的交易。
制裁纷争的源头
中兴最早引起美国注意是在2012年,前者由于把包含美国制造的硬件软件产品出口到伊朗,然而当时联合国已经在两年之前通过了对伊朗的制裁,于是中兴谈成的数亿美金的合同成了不能说的秘密。不过这一行为最终被美国抓到了把柄,于是就有了禁令激活事件的源头——美国商务部在2016年3月,以中兴“违反美国出口限制法规”为由,对中兴采取为期7年的限制出口措施。
如此举动一出,牵动到利益痛处的各方很快进行了多轮博弈谈判,最终商定中兴需缴纳11.92亿美元的罚款,其中3亿暂缓上缴。而且,美国提出要求,参与对伊朗出售行为的高管必须辞职,同时涉及的员工也必须接受处罚,以此换得美国暂时解除出口限制措施的许可,让中兴能继续采购美国芯片元器件,软件和其他设备。
在连续两次延长临时出口许可过后,去年3月中兴最终承认违反美国出口禁令,支付了8.92亿美元罚款,同时它还会解雇当年参与伊朗出售的4位高管(包括CEO),用减少奖金的方式处罚35名涉事员工。
再然后,就是本周美国商务部所抓住不放的问题所在了,它认为中兴并未处罚那35个人,而且此前两次提交给美国政府的函件中就此做了虚假陈述,以此为由,激活了两年前下达的对中兴禁售令。然而很不巧的是,原本中兴遭受禁售制裁可以当作一个独立事件处理,现在却正值中美贸易战的紧张期,制裁事件非常容易被提升到国家层面的政治外交对抗手段。
针对美国的制裁措施,中兴通讯今天下午召开了紧急新闻发布会,在会上董事长殷一民表示,美国的制裁将使中兴立即进入休克状态,他坚决反对美国商务部不公平、不合理的处罚决定,他认为美方把细微问题无限扩大,对企业造成极大影响,中兴将会通过一切法律允许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但其实在发布会之前,殷一民已经去过北京想办法了。足以见得中兴面对的问题有多么严重。
制裁对中兴打击有多大?
本来中兴去年才刚刚度过了近些年来业绩财报最漂亮的一年:2017财年里营收1088.82亿元;净利润达45.68亿元同比增加几乎达到300%,现金流增幅达37.26%,资产综合增长至1439.62亿元负债率下降2.16%。
而接下来中兴还要在5G领域大施拳脚,2019年国内要全面部署5G,2020年要实现商用,全球都在推动移动通信技术从4G往5G的过渡,这正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战略时间点,美国商务部选择在这个时候激活禁售令,要的就是断你前途的效果。
那么中兴有多依赖美国的元器件?在前年工信部赛迪智库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中兴的主要业务,包括无线网络产品、光传输产品、数据通信产品、手机终端产品等,都要依赖Intel、博通、高通、Acacia、Xilinx等美国公司提供芯片。2014年里中兴甚至从美国上游厂商采购了31.08亿美元的芯片,超过其全年采购总额的一半。
美国不让买了,怎么办?根据中兴自己的统计,目前的库存只能维持它们一个月的供货量,再那往后就要面临产业生态链的断裂,所有产品市场都会发生全面崩盘。前面休克只是说的好听,中兴是个上市公司,如果来自投资方的压力一大,数周内申请破产也不过分。美国商务部已经放狠话“短期看不到有缓和的可能”,很明显中兴要再与对面建立起信任已经非常困难,最后可能会以通过外交手段的利益交换手腕来收场救中兴于水火。
吊中兴儆高通 撕开光鲜新科技的遮羞布
中兴被贸易制裁后,和中兴相关联的产业合作伙伴里比较伤脑筋的是高通。这家移动通信芯片巨头2017财年在中国大陆的营收已经占据其总营收的65%,虽然中兴在国内手机市场存在感已经不是很强,但在海外的终端销售和网络基础设施部署上,中兴绝对是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
有科技咨询机构甚至表示中兴每年在全球出货4500万部,有一半手机是高通芯片,如果按一块芯片25美元均价这么折算的话,如果不卖芯片给中兴,高通每年会少赚5亿美元,空出来的市场很可能就被华为给要走了。钱其实还是小事,后面会不会被中国为难也很难讲。据说高通上周六撤回了收购NXP的反垄断审批申请,自己今天才发布消息称把收购交易的有效期延长到了7月25日,并再次向中国商务部提出了批准收购的申请。
换个方向往深了看,就是国内整个产业存在的问题了,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在硬件上硬伤比较多,而且在这个领域里起步也晚,极度缺乏人才积累。政府给清华紫光输血建晶圆厂做存储芯片是好事,虽然会落后三星一代,在上层也算一个不错的开头,不过再往后面,建FAB,折腾光刻机和制程工艺,以及各种不同功能的自主芯片设计等等,都不是短期能就从跟随做到超越的。
中兴的这次制裁事件其实从经验教训的角度来说,来得是很及时的。近年来那些科技领域热点,AI,VR,语音识别,自动驾驶,大数据等等,很吸引眼球当然也很吸引投资,作为这些热点的根基,半导体产业基础的研发投入却鲜有人问津。一股脑追捧到这些高层应用上扑棱半天,最后被别人抓住底层薄弱的命门将上一军,这大概是中国高新科技产业最不想看到的一副画面了。
所以,在国家下血本扶植起一个健壮的半导体产业之前,这样的制裁风波年经大概还会持续下去吧。返回
美国禁令使中兴休克 折射中国缺“芯”之痛
4月20日,身处美国禁令旋涡的中兴通讯(600999.SH)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相关事宜作出回应。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表示,制裁将使公司立即进入休克状态,但“我们有能力、有决心渡过难关”。
当地时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认定中兴通讯在2016年和解谈判和2017年考验期内,向美国工业安全局作出虚假陈述,因此今后7年之内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出口任何技术和产品。
美国针对中兴通讯的禁运制裁,是一项“两败俱伤”的决定。一方面当然让中兴通讯陷入危局,让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陷入深刻反思,另一方面也深刻影响中兴通讯在美国的供应商。
招商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兴通讯的基站、光通信、手机三大主营业务中,基站的射频器件、光通信的光模块、手机的结构件模组等基本可以实现国内自给自足,唯有芯片在三大业务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给不足。
业内最悲观的预测是,如果制裁真的被全面执行,中兴通讯“应该撑不了三个月”。
中信证券研究部整理了中兴通讯在美国的供应商名单,共涉及主设备及服务器、光器件、手机等三类14家企业。这14家企业连日来股价狂跌。《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从4月16日到4月20日,光学元件供应商ACIA股价暴跌35.97%;Oclaro、Lumentum、Fabrinet分别下跌15.18%、9.06%、9.81%;芯片厂商中恩智浦、高通、博通、英特尔、AMD等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股价下跌。
直戳缺芯软肋
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专利合作协定)是专利领域一项国际合作条约。采用巴黎公约以来,PCT被认为是专利领域进行国际合作最具有意义的进步标志。中兴通讯作为我国高科技代表企业之一,PCT专利申请量常年稳居全球前列。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中兴通讯1996年开始申请首件专利,2006年已首次进入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全球100强,排在第52位;此后,中兴通讯PCT年度专利申请量的WIPO全球排名迅速攀升,2008年、2009年已经达到38位、23位;2010年以来的八年更是稳居PCT专利全球前三,具体来说分别排在全球第1、第1、第1、第2、第3、第3、第1、第2位。
就是这样的中兴通讯,在被美国制裁的时候,也显得非常无助。美国商务部此次禁运以后,一张中兴通讯创始人侯为贵拉着行李箱现身机场的照片于4月18日晚间开始在微信朋友圈疯传。坊间疯传,现年76岁、于2016年3月正式卸任中兴通讯董事长的侯为贵,为美国制裁案“出山救火”。4月20日中兴通讯发表声明,美国执意施行最严厉的制裁,对中兴通讯极不公平,中兴通讯不能接受。
此次禁令之前,早在2016年3月,美国商务部就曾经以中兴通讯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实行过出口限制措施,只不过当时中兴通讯认罚8.92亿美元,与美国达成和解。此次禁令的发出,具体来说就是因为中兴通讯违反了当时的和解约定。
在2016年3月禁运与和解之后,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曾经发出过一份题为《美国制裁中兴通讯事件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专报”,详细披露了中兴通讯无线网络、光传输、宽带接入、数据通信、核心网、云计算手机终端等业务对国外芯片的依赖情况:
无线网络的基带芯片上,“中兴通讯已实现2G和3G基带芯片和数字中频芯片的自主配套,但4G及以上基带芯片主要基于Xilinx或Intel/Altcra高速FPGA芯片;射频芯片主要来自Skyworks、Qorvo等;模拟芯片方面,包括PLL芯片、高速ADC/DAC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主要来自德州仪器”。
在光传输领域,“中兴通讯已实现中低端波分和SDH芯片自主配套,但10G、40G、100G等中高端光交换和光复用芯片主要来自博通等公司,光收发模块主要来自Oclaro、Acacia等公司”。
数据通信领域,“在路由和交换芯片方面,中兴已实现中低端芯片自主配套,100G等高端交换路由芯片主要来自博通;以太网PHY和高速接口芯片仍全部来自于博通、PMC等公司”。
宽带接入领域,“XPON局端和终端芯片、ADSL局端和终端芯片、CMTS局端和终端芯片以及无线路由器芯片,基本全部来自博通”。
核心网领域,“媒体网关、会话控制器、分组网关、分组控制器等产品主要基于Xilinx或Intel/Altera的高速FPGA芯片来实现;用户鉴权授权既非、运维以及管理平台等产品基于X86服务器来实现”。
手机终端产品领域,“高端产品芯片主要来自高通,PA芯片主要来自Skywords、Qorvo;中低端产品芯片主要来自联发科、展讯等”。
《美国制裁中兴通讯事件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认为,中兴通讯全线产品过多依赖美国芯片和光模块厂商,即使中兴通讯旗下半导体公司——中兴微电子占据优势的领域,也仅能实现主控芯片的自主配套,周边芯片仍受制于人;同时,“中兴通讯的芯片备货只有一个月左右,加上渠道代理的一个月背后,预计只有两个月的芯片库存,一般情况下通信行业产品延迟交付的违约金为30%,因此,如果三个月之内不能解除制裁,中兴通讯将频临破产边缘”。
现在来看,过去两年中兴通讯对美国供应商的依赖并未降低。招商证券在4月26日晚间发出的研究报告中总结:在中兴通信三大应用领域,芯片门槛最高的板块是RRU基站,这一领域要想实现国产替代,需要较长时间;光通信和手机产业链门槛较低,一些细分领域的国产芯片厂商已经成为国际巨头,但整体来看还是偏低端。
AI弯道超车?
中兴通讯被美国禁运以后,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陷入深刻反思,各方专家都通过各种途径发表自己的观点。
4月18日晚间,《中国经营报》记者参加了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举办的一场特别论坛。在这个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的观点颇具代表性。
“从设计、加工到设备配套,芯片产业链很漫长,涉及领域很广,尤其需要经验的积累。不是说砸钱下去就能把差距追平的。”李国杰认为,中国“缺芯”现象非短期所能改变,必须“要有耐心”。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副研究员米磊介绍,芯片产业的核心流程可以简单描述为设计-制造-封装,其中包括三个关键步骤:一是提炼出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做成比纸还薄的晶圆;二是在晶圆上用激光刻出数十亿条线路,铺满几亿个二极管和三极管;三是把每片晶圆切割封装好——目前指甲盖大小的芯片里面可以继承150亿个晶体管。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积累经验、精工细作。
米磊表示,抛却芯片设计能力不谈,仅仅是芯片制造所需的设备和关键原材料等,我国还都是依赖进口,在封装工艺上,全球主要代工厂已经在布局7纳米,当前的主流工艺是10纳米,中国代工厂“能达到的精度为28纳米,还有两代差距”。
一位半导体从业者告诉记者,做芯片“投入几十亿元也就是听个响”,特别是制造芯片,需要大量时间,但实践和试错成本太大,往往一颗芯片就能决定一个公司的生死,如果投入和产出不能对等,耗资巨大的试错和实践就不能持久,而没有持续的实践,技术积累也就无从谈起。
比较乐观的观点来自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龙芯处理器负责人胡伟武。胡伟武认为:“如果禁运发生在五年以后,或许我们就可以应对得更加从容一些,因为通用CPU的性能在2010年前后已经达到天花板,而我国自主研发的通用CPU性能预计将在2019年、2020年前后逼近天花板。也就是说,再过五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围绕我国自主芯片的生态可以逐步形成。”
前述半导体从业者也认为,芯片制造7纳米以后是3纳米,3纳米以后大家普遍不知道往哪儿走了,国内厂商现在成熟的28纳米,在14纳米、10纳米上布局、追赶,大家都不知道方向的时候,也就是中国厂商加速向前追赶的时机。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近几年迅速崛起的AI芯片就是中国产业界追赶世界领先水平的机遇期。AI芯片解决方案明星创业公司地平线CEO余凯就认为,AI芯片与传统芯片有很大不同,AI芯片是由场景和算法驱动的芯片设计,需要对场景、算法、芯片设计都有深入的理解、整合、优化;目前在AI领域中国和世界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中国公司在开发AI应用的时候,应该尽量不依赖别人的算法和处理器,进而让中国AI产业赢得最终的竞争。
在AI芯片领域,中国已经涌现地平线、寒武纪、杭州中天微、深鉴科技等一批明星初创企业。4月19日的消息显示,阿里巴巴研究院也将推出全新的“神经网络芯片”,名字已经被定为Ali-NPU,主要用于图像视频分析、机器学习等AI推理计算。返回
科华恒盛2017年净利同比增长148.42%
科华恒盛(002335)4月15日晚公布2017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2亿元,同比增长36.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6亿元,同比增长148.42%;基本每股收益1.55元,同比增长131.34%。
科华恒盛表示,2017年,公司在“一体两翼”的战略指引下,继续优化运营管理,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对外,公司聚焦行业,深耕市场,在“能基业务”为主体、“云基础服务业务”和“新能源业务”为两翼的三大业务板块,持续推动向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提供商转型,并且不断推出多场景融合的技术解决方案,如“光伏+交通”、“数据中心+光伏”等,公司业绩得以实现多级驱动。对内,公司继续整合关键资源,优化业务流程,深化信息化建设,完善组织结构,加强风险管控,公司经营的效率和效益均得到明显提升。公司秉承“爱拼、团结、共赢”的企业文化,坚持“目标管理+绩效合约”模式,2017年公司全面推行利润绩效签约制,完善利润中心机制,鼓励利润分享、风险共担,“力出一孔”,公司战略转型成效逐步显现。
业内人士介绍,科华恒盛实施“内生增长+外延并购”的策略已经在业绩方面有所斩获。在云计算基础领域,该公司完成了对天地祥云100%股权的战略收购,通过对现有的品牌、团队和技术等资源的整合,提升了IDC运营规模和营销能力,真正实现了云计算基础服务+增值服务的业务布局,初步实现了“从硬到软”、“从产品到方案,从方案到平台”的战略转型。科华恒盛完成了中经云数据存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股权的退出,并实现了约1.3亿元的投资收益。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科华恒盛收购整合基本完成,数据中心业务2018年有望迎来高增长。2017年公司业务重心在于收购后的业务整合工作,成立“云集团”后由原天地祥云总裁石军统一管理,有望尽快完善业务流程,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但科华原计划的数据中心机柜出租业务进度有所放缓,建设进度和出租率均低于预期,拖累全年业绩。但认为公司在实现核心客户的突破后,2018年机柜出租率将迎来显著提升,从而推动板块业绩迎来高增长。返回
中车八成并购经营良好 被购企业曾退回近亿元收购款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车”,601766.SH)2018年确定将国际化并购工作作为中车国际化的重要抓手,全力拓展海外业务。中国中车近日召开海外并购整合经验交流会,会上信息显示,当前中国中车八成并购经营良好,风险防控起到重要作用。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近十年来,中国中车海外并购共发生5起,分别为2008年收购英国丹尼克斯;2011年并购澳大利亚代尔克;2013年并购德国E+M Drilling Technologies GmbH(E+M公司);2014年并购德国博戈(BOGE)和2015年收购英国SMD。值得一提的是,这5起并购的发起方均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洲所”)。
株洲所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目前除E+M公司外,另外四家公司经营情况良好。该人士称,株洲所近日总结了海外并购风险防控经验,发现经营风险预测与外汇汇率变动是并购中重点难点。他举例称,上述两点在收购SMD时均得到验证。
SMD位于英国纽卡斯尔,是全球第二大深海机器人设计制造企业,其产品以深海应用为主,适应极端恶劣环境。同时SMD还是商业海底采矿设备提供商,2015年,株洲所下属企业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电气”)斥资约1.3亿英镑(约合12亿元人民币)收购SMD100%股权。
上述人士称,2015年株洲所收购英国SMD时,虽然对国际油价走低的趋势做了预测,但难以预测持续的时间,株洲所经过权衡,为了减少经营风险,在收购协议中加入了经营业绩对赌条款,并设立并购监管账户。“后来,正是这条对赌条款让中国中车免受巨额损失,”他说。
时代电气收购SMD后,国际油气行业持续不振。株洲所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当时曾一度有多家客户取消了订单;加之欧盟与俄罗斯关系紧张,欧盟扩大对俄制裁范围,英国政府直接叫停了SMD出口俄罗斯订单,一系列因素导致SMD经营情况非常紧张。2015年~2016年SMD没有达到预期经营目标,此时对赌协议发挥了作用,2017年,SMD从监管账户中退还了1010万英镑(约9089万元人民币)收购款,占全部收购款的7.7%。
时代电气因对赌条款免受了巨额损失,但是外汇汇率变动又带来了财务上的麻烦。并购款的出资方时代电气香港公司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2016年欧元汇率持续波动,时代电气香港公司账面汇兑净损失约1亿欧元(约7.78亿元人民币)。后中国中车通过复杂的外汇衍生金融交易对冲风险,在合并层面化解了其中6000万英镑(约5.4亿元人民币)损失风险。
中国中车国际事业部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总结到,当前,中车海外并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选择、交易和整合,其中整合阶段是并购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整合首先是调整并购企业的组织架构,保证中车管控落地;其次是财务整合,实现中车对并购企业的关键行为管控,最后是协调并购企业与中车在市场、研发、供应等具体运营业务上的管理,实现步调一致。
中国中车2017年海外市场拓展远不如预期中理想,出口签约额仅完成约57亿美元(约359亿元人民币),仅完成了63%。推进海外投资并购是中车为扭转颓势祭出的一记重拳。上述株洲所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称,目前中国中车完成的5起并购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时间集中,分界线明显,5起并购全部发生在“南北车”时代。中国中车成立后,3年来没有一起并购发生。二是并购发起方集中,全部是株洲所。该人士进一步解释称,上述特点表明,当前中国中车并购步伐有所减慢,且对并购的把握还停留于个别子公司层面,这对中国中车海外拓展,国际化的推进形成了阻碍。
就此,中国中车于2018年初成立了国际化并购工作领导小组和并购办公室,未来中国中车的海外并购项目将由下属公司主导转变为中国中车统筹规划实施。就此,中国中车国际事业部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称,并购是中国中车快速获取技术、市场和渠道的最有效途径,中国中车欲实现国际化,重组并购是无法绕开的一道坎。他强调,此次在总公司层面成立海外并购办公室就是要将以往散落在各个子公司的并购资源集中,强化顶层设计。“中国中车希望通过并购,瓦解海外企业的围堵,争夺市场,拓展中国中车国际化经营空间。”他说。
中国中车总裁孙永才表示,在总公司层面组建专业海外并购队伍,意在加强重点市场的跟踪。初期主要针对北美及欧洲市场,集中优势子公司的作用,开展研究,寻找并购对象。拟通过包括并购在内的合资合作、战略联盟等方式,获取技术、市场、销售渠道和生产资质等资源。
就并购目标的跟踪和筛选,上述国际事业部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拟选择规模适中、风险可控、整合难度小的目标公司开展研究分析。中国中车还就并购提出三点原则:符合中车战略要求、目标公司具有重要影响力、战略协同效应显著。“中国中车希望通过海外并购等方式,弥补自身短板,对技术、产品和产业加速升级,最终实现弯道超车,这也是中国中车缩短国际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他说。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