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12期 总第57期 2015年6月15日 |
||||||||||||||||||||||||||||||
|
||||||||||||||||||||||||||||||
|
能源局关于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实施意见
国家能源局网站日前发布《关于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实施意见》国能法改[2015]199号,全文如下:
各司,各派出机构,各直属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国发[2015]29号),将我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向纵深推进,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任务要求,认识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坚持民意为先、问题导向,重点围绕阻碍能源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能源创业的“痛点”和市场监管的“盲点”,在放权上求实效,在监管上求创新,在服务上求提升,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法治机关、创新机关、廉洁机关和服务型机关方面迈出坚实步伐,促进能源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实现能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总体要求
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要适应能源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从重数量向提高含金量转变,从“给群众端菜”向“让群众点菜”转变,从分头分层级推进向纵横联动、协同并进转变,从减少审批向放权、监管、服务并重转变。继续取消含金量高的行政审批事项,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大力简化投资审批,出台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的制度和措施,推出创新监管、改进服务的举措,切实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二、重点任务
(一)继续推进简政放权
严格按照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的5个“再砍掉一批”要求,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提高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含金量,进一步简化能源项目审批程序,加快能源项目审批进度,坚决清除阻碍能源发展的“堵点”和“痛点”,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不搞变通,切实取得经得起检验的成效。
一是再砍掉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27号)确定的取消和调整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不再保留这一审批类别。完成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能源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做好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后的工作衔接,对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的事项,不得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实施审批。
二是再砍掉一批投资审批事项。进一步减少国家层面能源项目核准,抓紧研究提出一批拟取消或下放的能源投资核准项目,研究将列入国家规划的部分能源项目审批核准权限下放地方。协调推进部门同步下放审批核准权限。
三是完成中介服务清理规范工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国办发[2015]31号),完成我局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清理工作。除有法定依据的中介服务事项外,审批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申请人委托中介服务。放宽中介服务机构准入条件,破除中介服务垄断,切断中介服务利益关联,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各单位要按照要求完成中介服务清理工作,提出清理规范意见。对清理规范后保留为行政审批受理条件的中介服务事项,实行清单管理,明确项目名称、设置依据、服务时限、收费依据及收费标准等。
四是继续减少审批环节。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逐项公开审批流程。进一步压缩并明确审批时限,约束自由裁量权,以标准化促进规范化。进一步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抓紧解决“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清理整合前置审批,减少前置审批事项,除少数重特大项目保留环评作为前置审批外,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原则上只保留选址意见书、用地(用海)预审意见两项前置。推动落实前置审批同步下放,探索开展并联审批。
(二)创新能源管理
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创新能源监督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国能法改[2014]390号)要求,积极推进规划、政策、规则、监管四位一体的能源管理新机制,根据国家能源战略、国家能源总体规划等有关部署,抓紧制定完善涉及取消下放审批事项的有关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总量控制目标、技术政策、准入标准、项目布局原则等。要扎实落实国务院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同步加强监管的有关部署,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对取消和下放能源审批事项加强后续监管的指导意见》(国能法改[2015]188号)要求,确保放权放得下、接得住、落得实、管得好。加强能源监管能力建设,加快推进能源监管信息平台建设,着力解决监管服务的“盲点”,提高监管效能。
一是抓紧制定能源中长期战略规划和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统一部署,按时编制完成2030年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研究制订好重点区域、典型省区和城市能源生产消费革命行动计划。按照计划组织开展好“十三五”能源规划以及煤炭、电力、油气、核电、可再生能源、科技等14个配套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统筹做好总体能源规划与专项能源规划、区域能源规划与省级能源规划之间的衔接平衡。要进一步明确能源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功能定位,增强能源规划的导向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能源规划真正成为能源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重要依据。
二是抓紧制订政策、标准。各部门要对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能源标准进行清理,做好立改废工作。要突出能源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强能源政策、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三是抓紧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严格实行行政审批事项清单管理,将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及其前置条件和中介服务,以清单方式一律对外公开,非经规定程序,任何部门不得在清单之外增设和变相增设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促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受理单制度,实行办理时限承诺制度。实行审批岗位责任制,实现审批工作程序和办事流程制度化。建立审批效率内部通报制度、审批质量定期检查制度和申请人评议制度,并将检查、考评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对不负责、不落实、乱作为、不作为的行为,坚决实行问责。
四是建立协同监管机制推动监管方式创新。建立国家能源局专业司、监管司与派出机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之间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相互配合的监管机制。依托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加强后续监管,实现在线监测,动态监管。依法依规处理违规行为。充分发挥12398能源监管投诉热线作用,依法处理投诉举报事项。积极探索实践,转变监管理念,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要加强简政放权专项监管,建立完善简政放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研究建立能源审批听证制度、项目决策后评估机制和项目“异常目录”和企业“黑名单”制度等,依法纠正各类违法行为。
五是加快建立“三个清单”。划定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权责边界。积极探索负面清单模式,加快制定能源局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用刚性的制度管权限权,接受社会监督。派出机构要按照中办、国办的要求,完成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定和公布工作。
(三)进一步优化服务
要紧紧围绕打造服务型能源局的目标,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期盼为导向,充分发挥现有的服务地方、服务企业机制作用,转变观念、主动服务,将为群众“端菜”变为请群众“点菜”,切实提高能源局的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完善服务地方工作机制。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对口服务联系能源资源大省工作机制的通知》(国能综合[2013]号)和《国家能源局对口服务地方能源工作联络员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能综合[2014]138号),及时向地方通报国家能源战略、规划、政策等有关情况,了解掌握各项政策措施在地方的落实情况,协助地方做好重大能源规划的制定衔接和改革方案、监管举措等工作在地方的落实。充分听取地方对能源工作的意见,深入了解地方的新要求和新企盼,统筹研究解决制约地方能源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地方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主动为地方分忧解难,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要注重对地方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的跟踪指导和培训,帮助地方完善制度、提升能力。
二是加强完善服务能源企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我局已经建立的煤炭、电力、油气、核电、新能源、科技、国际合作7项服务能源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的作用,通过现场调研、工作研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和掌握各项政策在能源企业的落实情况,充分听取能源企业对能源工作的意见,推动解决能源企业困难和问题,研究提出支持能源企业发展需要采取的产业政策等。要以创业创新需求为导向,建立和完善能源企业“走出去”协调机制,搭建为能源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服务的公共平台。
三是加大能源信息服务力度。按照国务院要求,通过国家能源局门户网站,采用新闻发布、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政府信息,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能源行业的服务作用。建立健全能源形势分析预测预警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能源行业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提出前瞻性和针对性强的政策建议。充分利用国家能源局统计制度,做好能源行业数据统计和发布工作,利用国家能源局门户网站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发布国内外能源信息和数据,为地方科学研判行业运行态势提供参考,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市场主体创业创新和开拓市场提供数据信息服务。
四是打造服务型机关。拓宽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定期开展意见征集工作。充分发挥政务服务大厅功能,改进服务方式,完善办事指南,明确审批依据、标准、条件、程序、时限,并在政务服务大厅和局门户网站公布。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探索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申报、受理、审查、反馈、决定和查询告知等全过程、全环节网上办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加人性化、更富人情味的服务,态度要好、手续要少、速度要快,实现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加强领导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一)提高认识
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向纵深发展是国务院今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布局,认识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机关定位转型,提升履职尽责能力的必由之路,要深化认识,正确看待能源局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中的成效与不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加强领导
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精神,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提高能源管理效能,增强依法全面履职能力。法改司要加强谋划,统筹推进行全局行政审批改革工作;各业务司要抓紧做好行政审批项目的取消下放和中介服务的规范清理工作,及时制订相关规划、政策、规则、标准,做好后续监管工作。综合司要统筹好机关转型和提升服务工作。各单位要根据本意见要求,及时组织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勇于担当,切实担负起推进本单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的重任。
(三)狠抓落实
各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将任务逐项分解到位,落实到人,要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并完善考评机制。要敢于啃硬骨头,抓住关键和要害,拿出硬措施,打好攻坚战,实现更大突破。确保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三部委联发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
日前,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认监委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原文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质监局,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华能集团、国电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中电投集团、神华集团、中节能集团、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中电建集团、中能建集团:
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以来,我国光伏技术进步明显加快,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市场支撑。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部分落后产能不能及时退出市场、先进技术产品无法进入市场、光伏产业整体技术升级缓慢、光伏发电工程质量存在隐患等问题。为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加强光伏产品和工程质量管理,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挥市场对技术进步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光伏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引导光伏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光伏技术和产品,采取差别化的市场准入标准,支持先进技术产品扩大市场,加速淘汰技术落后产品,规范光伏发电技术和质量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光伏产品市场准入标准的循环递进机制,加速光伏发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二、严格执行光伏产品市场准入标准。自本文件发布之日起,光伏发电项目新采购的光伏组件应满足工业和信息化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相关产品技术指标要求。其中,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5.5%和16%;高倍聚光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不低于28%;硅基、铜铟镓硒(CIGS)、碲化镉(CdTe)及其他薄膜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8%、11%、11%和10%;多晶硅、单晶硅和薄膜电池组件自项目投产运行之日起,一年内衰减率分别不高于2.5%、3%和5%,之后每年衰减率不高于0.7%,项目全生命周期内衰减率不高于20%。高倍聚光光伏组件自项目投产运行之日起,一年内衰减率不高于2%,之后每年衰减率不高于0.5%,项目全生命周期内衰减率不高于10%。上述指标将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
三、实施“领跑者”计划。国家能源局每年安排专门的市场规模实施“领跑者”计划,要求项目采用先进技术产品。2015年,“领跑者”先进技术产品应达到以下指标: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达到16.5%和17%以上;高倍聚光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0%以上;硅基、铜铟镓硒、碲化镉及其他薄膜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达到12%、13%、13%和12%以上。“领跑者”计划通过建设先进技术光伏发电示范基地、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方式实施。国家能源局提出示范工程的主要技术进步指标、建设规范、运行管理及信息监测等要求。省级能源主管部门通过竞争性比选机制选择技术能力和投资经营实力强的开发投资企业,企业通过市场机制选择达到“领跑者”先进技术指标的产品。
四、发挥财政资金和政府采购支持光伏发电技术进步的作用。国家支持的解决无电人口用电、偏远地区缺电问题和光伏扶贫等公益性项目、国家援外项目、国家和各级能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各类光伏发电应用示范项目、各级地方政府使用财政资金支持的光伏发电项目以及在各级政府机构建筑设施上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优先采用“领跑者”先进技术产品。
五、加强光伏产品检测认证。加强光伏产品检测认证能力建设,逐步提高光伏产品认证标准,提高光伏行业国际标准制定和国际互认能力。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应具备组件及其使用材料的产品试验、例行检验所必须的检测能力。企业生产的关键产品必须通过第三方检测认证,并由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公布检测认证结果。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在产品说明书中应明确多晶硅、电池片、玻璃、银浆、EVA、背板等关键原辅材料的来源信息,确保进入市场的光伏产品必须是经过检测认证且达标的产品。
六、加强工程产品质量管理。光伏发电项目采用的光伏组件、逆变器及关键产品,须通过国家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认证且与认证送检产品保持一致。各光伏发电开发投资企业应建立光伏发电关键设备的技术及质量管理制度,在产品招标采购、到货验收、竣工验收环节,对光伏产品技术指标提出明确的要求。
七、加强技术监测和监督。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认监委等部门定期组织有关单位对光伏市场产品开展技术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光伏产品关键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完善技术质量管理政策,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对产品未达到市场准入标准的制造企业,予以公告。对国家组织实施的“领跑者”计划项目,委托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进行全过程技术监测评价,在工程竣工验收时重点检查是否达到承诺的指标,在工程投产一年后进行后评估并公布评估结果。
八、完善光伏发电运行信息监测体系。行业技术支撑单位要按照行业管理有关要求,开展并网运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运行信息统计工作。电网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并网运行信息监测系统,监测项目输出功率和发电量等数据,保持运行信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配合开展光伏发电技术评价和质量检查信息服务工作。项目单位应向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系统报送光伏发电设施的基本信息,包括光伏组件类型、规格、额定功率、安装方式、逆变器型号、系统最大输出功率等。项目设施进行检修和发生故障时,项目单位应按运行规程及时向电网企业通报有关情况。
主要技术指标说明
一、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
(一)光电转换效率定义
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是指标准测试条件下(AM1.5、组件温度25℃,辐照度1000W/m2)光伏组件最大输出功率与照射在该组件上的太阳光功率的比值。
(二)光电转换效率的确定
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由通过国家资质认定(CMA)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按照GB/T6495.1标准规定的方法测试,必要时可根据GB/T6495.4标准规定作温度和辐照度的修正。
计算公式为:
(其中组件面积为光伏组件含边框在内的所有面积)
批量生产的光伏组件必须通过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认证,且每块单体组件产品实际功率与标称功率的偏差不得高于2%。几种常用标准规格晶体硅组件光电转换效率对应峰值功率技术指标如下表:
二、光伏组件衰减率
(一)光伏组件衰减率定义
光伏组件衰减率是指光伏组件运行一段时间后,在标准测试条件下(AM1.5、组件温度25℃,辐照度1000W/m2)最大输出功率与投产运行初始最大输出功率的比值。
(二)光伏组件衰减率的确定
光伏组件衰减率的确定可采用加速老化测试方法、实地比对验证方法或其它有效方法。加速老化测试方法是利用环境试验箱模拟户外实际运行时的辐照度、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并对相关参数进行加倍或者加严等控制,以实现较短时间内加速组件老化衰减的目的。加速老化测试完成后,要标准测试条件下,对试验组件进行功率测试,依据衰减率公式,判定得出光伏组件发电性能的衰减率。
实地比对方法是自组件投产运行之日起,根据项目装机容量抽取足够数量的组件样品,由国家资质认定(CMA)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按照GB/T6495.1标准规定的方法,测试其初始最大输出功率后,与同批次生产的其它组件安装在同一环境下正常运行发电,运行之日起一年后再次测量其最大输出功率。将前后两次最大输出功率进行对比,依据衰减率计算公式,判定得出光伏组件发电性能的衰减率。
计算公式为:
发改委发布PPP项目库 864亿元能源大单静待民资进入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了1043个项目,总投资约为1.97万亿元。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及运营。据悉,项目范围涵盖水利设施、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
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随着国家发改委万亿新设PPP项目库的启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定位,以及公共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将逐步进入吸引外资的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表示。
据了解,在此次大名单项目中,能源项目共138个,涉及资金864.5亿人民币。项目包括48个供热及热电联产项目、42个油气管网项目、30个垃圾发电项目、14个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电站项目、3个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以及1个充电桩项目。
从项目规模来看,新疆能源项目总投资169.26亿元排在首位,安徽、甘肃、青海分列次席。投资最大的项目是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单项投资规模达到70亿元,总装机规模将达120万千瓦。
值得关注的是,2017-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坡。其中,2017-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
在合作方式上,能源项目中政府和社会资本绝大多数都采用BOT(建设—运营—转让)或BOO(建设—拥有—运营)模式。此次明确采用BOO模式的项目共33个,主要分布在供热、油气管网、热电联产、垃圾发电等项目中,水电项目则全部采用BOT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政府对PPP的热情空前高涨,但目前民间资本普遍持冷静观望态度。
“自去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以来,PPP模式推进效果逐步显现,同时也存在签约率低、不具备实施条件等问题。”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为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推介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发展改革部门尽快搭建信息平台,及时做好PPP项目的推介工作。
张茉楠进一步解释称,“中国当前PPP市场也面临许多问题:一是缺乏成熟的管理者和有效的制度供给;二是国际成功实施的PPP项目顺周期特征较为明显,多数由企业主导,而中国的PPP更多是政府主导,逆周期的特征相对较强;三是某种程度上政府信用和规则缺失也是以往导致PPP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此外,项目的盈利情况、长期资金来源等方面都是社会资本担忧的问题。
对此,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点燃民间资本热情的关键是改革”。政府一方面要重视稳增长政策的推出,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调结构与促改革的协调推进。更加重要的是,财税改革步入深水区之时,还需在政府职能转变、价格改革、国企改革与金融改革等方面做出制度安排和支持,“只有协调推进改革才能实现 PPP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的初衷”。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了1043个项目,总投资约为1.97万亿元。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及运营。据悉,项目范围涵盖水利设施、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
所谓PPP,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随着国家发改委万亿新设PPP项目库的启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定位,以及公共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将逐步进入吸引外资的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表示。
据了解,在此次大名单项目中,能源项目共138个,涉及资金864.5亿人民币。项目包括48个供热及热电联产项目、42个油气管网项目、30个垃圾发电项目、14个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电站项目、3个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以及1个充电桩项目。
从项目规模来看,新疆能源项目总投资169.26亿元排在首位,安徽、甘肃、青海分列次席。投资最大的项目是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单项投资规模达到70亿元,总装机规模将达120万千瓦。
“除了煤炭、核电外,其他能源领域的项目基本都已覆盖。”一位能源行业人士表示,“以往社会资本参与能源领域建设存在诸多障碍,此次发改委释放出明确的积极、支持信号。”
在合作方式上,能源项目中政府和社会资本绝大多数都采用BOT(建设—运营—转让)或BOO(建设—拥有—运营)模式。此次明确采用BOO模式的项目共33个,主要分布在供热、油气管网、热电联产、垃圾发电等项目中,水电项目则全部采用BOT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政府对PPP的热情空前高涨,但目前民间资本普遍持冷静观望态度。
“自去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以来,PPP模式推进效果逐步显现,同时也存在签约率低、不具备实施条件等问题。”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为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推介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发展改革部门尽快搭建信息平台,及时做好PPP项目的推介工作。
“张茉楠进一步解释称,“中国当前PPP市场也面临许多问题:一是缺乏成熟的管理者和有效的制度供给;二是国际成功实施的PPP项目顺周期特征较为明显,多数由企业主导,而中国的PPP更多是政府主导,逆周期的特征相对较强;三是某种程度上政府信用和规则缺失也是以往导致PPP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此外,项目的盈利情况、长期资金来源等方面都是社会资本担忧的问题。
对此,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点燃民间资本热情的关键是改革”。政府一方面要重视稳增长政策的推出,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调结构与促改革的协调推进。更加重要的是,财税改革步入深水区之时,还需在政府职能转变、价格改革、国企改革与金融改革等方面做出制度安排和支持,“只有协调推进改革才能实现 PPP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的初衷”。返回
2015“台达电力电子新技术研讨会”聚焦科技创新及绿色未来
5月29-30日,由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承办的第15届台达电力电子新技术研讨会在江苏吴江同里湖大饭店举行。期间,来自国内十余所电力电子重点高校的资深专家和300多位师生围绕智能电网、电动汽车、新能源等多个热点话题,探讨国内外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领域的先进技术应用。会中公布2015年度由台达基金会资助立项的12个科研项目,并授予湖南大学罗安教授 “中达学者”荣誉称号。
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台达创办人暨荣誉董事长郑崇华,中国工程院、美国国家工程院、台湾“中央研究院”三院院士李泽元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韩英铎,台达副董事长柯子兴、执行长郑平等业内专家及产学界人士出席研讨会。身兼“台达电力电子科教发展计划”主任、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李泽元教授在开幕致辞中,以“环保 节能 爱地球”为题,列举了多项节能实例,并用惊人数字向与会者呈现每次电力电子技术进步所能带来巨大的能源节约。他表示,面对地球危机,我们想改变现状就要做的更多,为此,年轻一代更应努力。
郑崇华董事长对于以“台达电力电子新技术研讨会“为平台,推动电力电子以及相关产业节能创新发展寄予殷切期望。他表示,面对天然资源耗损、全球气候变迁,台达作为企业公民,积极履行 “环保 节能 爱地球”的经营使命,为客户提供高效率、环保节能的产品及服务。台达每年将集团营收的5%~6%用于创新研发,如今,电源产品的效率都达到90%以上,尤其通信电源达到97%、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更达到98.7%。仅2010~2014年,台达生产的电源节能产品,共为客户节省148亿度电,相当于减少79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中达学者”获奖名单公布
2015年获得“中达学者”荣誉称号的罗安教授是湖南大学“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领衔并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荣誉。他发展了有源滤波理论,并研制出中国大陆10MVar/10kV混合型大功率有源电力滤波(HAPF)系列装备及谐波治理技术,应用效果显著。
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每年通过公开的申请及评选程序,选拔出一位在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领域贡献卓越的教授,授予“中达学者”称号,提供三年特别津贴;同时评选出二位“中达青年学者奖”,给予一次性奖励。迄今为止,共评选奖励了26位“中达学者”、10位“中达青年学者”及20位“台达访问学者”。 2015年“中达青年学者奖”由华中科技大学胡家兵研究员及清华大学宋强副教授获得。
在本届研讨会开幕式上,郑崇华董事长及李泽元教授特别致赠前“中达学者计划”执行主任、中国控制领域著名专家、上海大学陈伯时教授荣誉奖座,感谢其长期引领“中达学者计划”的发展、及在电气传动和电气自动化领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卓越贡献。
鼓励科研创新 促进交叉学科研究
电力电子技术的创新,总会推动节能技术的不断前进。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自2000年开始,设立“台达电力电子科教发展计划”,为优秀的研发项目和人才培育提供资金支持。据统计,16年间,通过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合肥工业大学等10所重点大学的合作,一共支持了225个科研项目,奖励优秀科研项目41个,颁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927人次,以及5位“蔡宣三奖学金”博士研究生。
今年开始,“台达电力电子科教发展计划”将鼓励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的应用研究,促进新能源、环保、节能及能源高效利用等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并将持续为具有创新性与挑战性的科研项目提供支持。2015年共评选资助《绕线式无刷双馈电机的建模与控制》、《微电网建模与仿真》等12个重大、重点及青年项目。
关注当前热点 推动高效节能新技术发展
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关注可能带来技术突破、推动节能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项目。研讨会特别邀请加拿大纽布朗瑞克大学张榴晨教授就《智能电网下用于可再生能源集成的直接负载控制》、以及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首席专家安婷博士对《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特邀报告。
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与会学者专家们围绕着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光伏发电、风电等热门技术应用领域,将潜心钻研的学术成果分享给300多位高校师生及产业界人士,并悉心交流,共同为推动电力电子技术的蓬勃发展而努力。返回
|